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科举出仕(士)
  4. 科举出仕(士) 第144节

科举出仕(士) 第144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过,就说之前在羊城时,黎池每隔三个月,就会上奏一封季报奏折,对最近一季度的工作总结汇报。

黎池在外公务的况,贞文帝是清楚地知晓的。而此时在早朝上,贞文帝特意让他再汇报一遍,纯粹是让黎池在朝臣面前显功,可说是用心良苦。

贞文帝此举,是真心实意地在为黎池打算:虽离京两年多,他黎和周,依旧还是那个能且得的黎和周!

皇帝的这份苦心,黎池在心中领受了。

然后黎池就不不擂,只原原本本地,将自己的工作成果汇报了一遍。

因黎池此行功绩着实不小,即使未有任何饰,只是照实陈述来而已。可汇报完之后,也在殿上激起了一阵接耳地议论。

在朝堂之上接耳、窃窃私语,是失仪的行为。然而坐龙椅上的皇帝,并未训斥,任由面朝臣惊讶完了,然后才夸奖了黎池一番。

朝上的人老臣,哪里看不皇帝是在为黎和周造势?

于是也都面带欣赏和欣兴兴地、老老实实地站着,到有需要的时候,还会跟着夸赞黎池几句,以示对黎和周这个后辈的欣赏和迎。

事实上,人老臣们的欣赏和欣,倒也不全是装模作样,还是有几分自真心的。

黎池的那些功绩,若一一细数来,实在是赶得上他们一辈的功绩,怕是还不止呢!

他们都已不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大多人的脾都琢磨得圆了,‘后浪推前浪‘的事实,也已经无奈地接受了。

如今有一个优秀的后辈,来接替他们,继续为大燕的昌盛绵延鞠躬尽瘁,他们是欣的。

朝中老臣们面对黎池,能够如此心宽广,而不是嫉妒、不容。不得不说,是因为他们本就是一个好官。

其实明君与贤臣、昏君与佞臣,是呈正相关的,贞文帝是一个明君,那么朝中的贤臣就会占据绝对优势。

因此除了各为其主导致的利益阵营的争斗外,纯粹因‘见不得别人好‘而导致的争斗构陷,并不会很多。

所以大燕朝廷之中,大多数的朝臣,本还是不坏的。如此一来,也容得黎池。

至于容不黎池?不相信他带回的红薯和玉米有所说那样产?

今年收了一茬土豆之后,那些容不、不相信的人,就已乖乖地闭上嘴了。

原来还着‘年轻‘作借,认为黎池不阁的朝臣,有了黎池这次带回来的红薯、玉米和棉之后,也就无颜再拿来说了。

朝野上,对于黎池年仅二十四,就升任三品官,授文渊阁大学士阁之事,再无反对声音。

……

黎池回京归家之后,公事方面相关的,至此就算是理妥善了。

【1】【2】【3】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