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战争,一举从英军手中拿了新加坡及整个
来半岛,被称为“
来之虎”。英军总司令白思华被迫率
投降。1945年,日军战败,负责菲律宾防务的山
奉文向
军投降,而
有讽刺意味的是,刚被释放的白思华也参加了这场受降仪式。之后,他成为第一个被
军审判的日本战犯,在1946年被
以绞刑。
迈向自治
日军撤离后,新加坡重回英国的“怀抱”,但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无法再恢复到战前状态。新加坡人失去了旧日那对英国保护能力的无条件的信任,加上
来亚共产党的活动,英方对新加坡的新定位,新加坡利益的诉求,尤其是粮
短缺的问题
时期得不到解决,使彼此之间激化了各
各样的矛盾。于是,在矛盾共存中,在
民当局的推动
,新加坡一步步迈向了自治。
20世纪50年代,生活在新加坡的印度儿童。
日军投降一个月后,英军才赶到新加坡,尽胜利的光环仍闪耀在英国国旗上,尽
这里的人民都诚心诚意地
迎英国政权的回归,但昔日的荣光似乎已经不再。对大多数百姓来说,找到工作,有房
住,解决
粮问题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但是英军接
这里之后,饥荒与
资短缺并没有结束,人们对英政府的希望转化为了失望。
1946年4月,英国军统治结束。海峡
民地解散,槟榔屿和
六甲等地正式成立
来亚联盟,而新加坡作为一块王室
民地被单立
来,由英国总督
理。尽
如此,新加坡和
来亚联盟之间还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人也对新加坡被单立
来表示不满。当时,因为
的短缺,
来人民族
绪的泛起,
来亚共产党带领劳工们发动了几次罢工浪
,新加坡政局面临着重重困境。直到1948年,随着经济的复苏,新加坡才终结了粮
短缺的艰难状况。
在解放后的两年里,总督一直在咨政委员会的协助
治理新加坡。虽然该委员会没有决策权,但也分化了总督的权力。1947年,行政和立法议会成立,人民有权选
立法议会中的6名议员。1948年,因为
来亚共产党企图用武力夺取政权,导致
来亚联
与新加坡都宣布
急状态,这一状态持续了12年之久。在此之前,新加坡
步党已经成立,在此之后因为
急状态抑制了新组织的发展,所以
步党成为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政党。该政党领袖与
民政权关系密切,他们愿意与
民当局合作,共同促
新加坡政治构架的改革和社会的改良。
1953年底,英国政府修改新加坡的宪法,赋予了新加坡更大程度的自治权。1955年,新加坡举行大选,这是新加坡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大选选举行政与立法议会会员,并成立了联合政府,大卫·绍尔成为首任首席
。但在他执政期间,发生了多次工人暴
。一年后,在与
民当局关于新加坡完全自治的想法谈判破裂后,
绍尔辞职,由劳工
林有福接任。1957年3月,林有福率领代表团在
敦与英国当局成功达成协议,1958年新加坡成为自治
,并得到了更多的自治权力。
1959年,新加坡再次举行大选,人民行动党在选举中获得43票,成为最大党,新加坡自治政府成立,李光耀当选为首任总理。至此,一场由民当局推动,人民行动党“助攻”的自治之旅终于完
落幕,新加坡人的政治觉悟开始崛起,新加坡走上了自治之路。
新加坡河上的船这张拍摄于1960年的照片展现了当时新加坡河的风貌,河的两边停满了生意的木船。
桥南路1965年的桥南路已经非常繁华,汽车行人往来,街两边店铺林立。如今,这里属于车
范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