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咪咕公版·两晋南北朝史
  4. 第三节 前废帝之败

第三节 前废帝之败(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夫南北朝之主,所以好用寒人者?一以其时之士大夫,优游不能任事;一亦由其时争夺相杀,习为故常,寒人分望有限,不至觊觎非分耳。今法兴等亦与义恭等相关,又曷怪废帝之加以翦除哉?史言帝年渐,凶志转成。有所为,法兴每相禁制。每谓帝曰:“官所为如此,作营邪?”一似法兴虽无礼于其君,意实在防闲其非者。然废帝即位,年已十六,有所为,何待期年之后?则此说不足信也。期年之中,不蜚不鸣,而一旦发之仓卒;而征讨之师,且继之而;则知废帝非绝无能为,且非轻躁之矣。

既杀何迈,遂诛沈庆之。《庆之传》云:帝凶暴日甚,庆之犹尽言谏争,帝意稍不说。及诛何迈,虑庆之不同,量其必至,乃闭清溪诸桥以绝之。庆之果往,不得度而还。帝乃遣庆之从攸之

《宋书·后妃传》云:前废帝何皇后,父瑀,尚祖少女豫章康公主。豪竞于时。迈,尚大祖第十女新蔡公主。迈少以贵戚居显宦,好犬驰逐。多聚才力之士。有墅在江乘县界,(江乘,见第三章第九节。)去京师三十里,迈每游履,辄结驷连骑,武士成群。大明末,为豫章王尚抚军谘议参军。废帝纳公主于后,伪言薨殒,杀一婢,送迈第殡葬行丧礼。常疑迈有异图。迈亦招聚同志,因行幸废立。事觉,废帝自讨迈,诛之。时十一月三日也。孝武帝第三晋安王勋,时为江州刺史。其《传》云:迈谋因帝行为变,迎立勋。事,帝自率宿卫兵诛迈,使八坐奏勋与迈通谋。又手诏勋曰:“何迈杀我立汝,汝自计孰若孝武邪?可自为其所。”遣左右朱景云送药赐勋死。景云至盆,(见第三章第九节。)停不,遗信报史邓琬。琬等因奉勋起兵,以废立为名。案迈旧为尚僚属,尚是时,近在京邑,而齿勋,迈行废立,何不拥之,乃远迎勋邪?即此一端观之,而知此段史事,全不足信矣。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晋熙王昶者,文帝第九,时为义王,(晋熙乃其投北后明帝所改封。)为徐州刺史。《昶传》云:昶轻訬褊急,不能只事世祖,大明中,常被嫌责。民间喧然,常云昶当有异志。永光、景和中,(废帝初改元为永光,诛义恭后,又改元为景和,实一年也。)此声转甚。废帝既诛群公,弥纵狂悖。常语左右曰:“我即大位来,遂未尝戒严,使人邑邑。”义恭诛后,昶表请朝,遣典签蘧法生衔使。(《魏书》作虞法生。)帝谓法生曰:“义与大宰谋反,我正讨之,今知求还,甚善。”又屡诘问法生:“义谋反,何故不启?”法生惧祸,叛走还彭城。帝因此北讨。亲率众过江。法生既至,昶即聚众起兵。统诸郡,并不受命;将佐文武,悉怀异心。昶知其不捷,乃夜与数十骑开门北奔索虏。时九月也。昶之必叛,读其传文可见,更不得归咎于废帝之激变矣。

《孝武十四王传》云:始平孝敬王鸾,孝武帝第八。大明四年,年五岁,封襄王。仍为东中郎将、吴郡大守。(吴郡,见第三章第九节。)其年,改封新安王。五年,迁北中郎将,为徐州刺史,领南琅邪大守。(南琅邪,东晋以江乘侨置,齐徙治白。)母殷淑仪,倾后冠诸。凡为上所盼遇者,莫不鸾之府、国。及为南徐州刺史,又割吴郡以属之。六年,丁母忧。追淑仪为贵妃,班亚皇后。谥曰宣。上自临南掖门临过丧车,悲不自胜。拟《汉武帝李夫人赋》。又讽有司,创立新庙。葬毕,诏鸾摄职,以本官兼司徒。又加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八年,加中书令,领司徒。前废帝即位,解中书令,领司徒,加持节之镇。帝素疾鸾有,既诛群公,乃遣使赐死。时年十岁。鸾临死,谓左右曰:“愿不复生王家。”同生弟、妹并死。(与鸾同生者:孝武帝第十四齐敬王羽,大明三年卒。第十九晋陵孝王云,六年卒。是时死者,为第二十二南海哀王师,及第十二皇女。)案孝武闱,颇多遗行。(孝武所生路淑媛,即位之后,尊为皇大后。《传》云:上于闺门之,礼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大后房。故民间喧然,咸有丑声。)《南史·后妃传》云:淑仪南郡王义宣女。义宣败后,帝密取之,假姓殷氏。左右宣者多死。故当时莫知所。或云:是殷琰家人,义宣家,义宣败云。《宋书目录》孝武文穆皇后有宣贵妃,而《传》无其文。《江智渊传》云:上姬宣贵妃殷氏卒,使群臣议谥,智渊上议曰怀,上以不尽嘉号,甚衔之。后车驾幸南山,乘至殷氏墓,群臣皆骑从。上以鞭指墓石谓智渊曰:“此上不容有怀字。”智渊益惶惧。大明七年,以忧卒。即此人也。《袁传》云:大明末,新安王鸾以母嬖有盛,大在东多过失,上微有废大鸾之意,从容颇言之。盛称大好学,有日新之。(《南史》此又云:“帝怒,振衣而,亦厉。左丞徐爰言于帝,请宥之,帝意解。”)则鸾在孝武时实有夺宗之势,府国人才既多,容有居为奇货者,废帝之除之,或亦有所不得已邪?(愿不复生王家之言,非十岁小儿所能作,即其徒党所造作也。)


【1】【2】【3】【4】【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