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东渡以后,荆、扬二州,农业大盛。此盖社会生计自然之演,而政府之南迁,或亦有以促之也。《宋书·孔靖传论》曰:“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苞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
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自汉氏以来,民
凋耗。荆楚四战之地,五达之郊,井邑残亡,万不余一也。自元熙十一年
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弗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
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既扬
分析,境极江南,考之汉域,惟丹
、会稽而已。自晋氏迁
,迄于大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
晏如也。及孙恩寇
,歼亡事极。自此以至大明之季,年逾六纪,民
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
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
。”据其说,农事之最盛者,实今两湖间沼泽之区,及江、浙间之大湖
域也。《陈书·裴忌传》:
祖诛王僧辩,僧辩弟僧智举兵据吴郡。
祖遣黄他攻之,不能克。
祖谓忌曰:“三吴奥壤,旧称饶沃,虽凶荒之余,犹为殷盛,而今贼徒扇聚,天
摇心,非公无以定之,宜善思其策。”忌乃勒
兵,袭据吴郡。又《沈君理传》:
祖受禅,
为吴郡大守。是时兵革未宁,百姓荒弊,军国之用,咸资东境。君理招集士卒,修治
械,民
悦附,
以
理见称。韦载之策齐军曰:“若分兵先据三吴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可急于淮南筑城,以通东
运输。”(详见第十三章第五节。)此策于
祖之成功,所关实大。凡此,皆可见当时之财富,惟东土是资也。侯景
后尚如此,况于平时哉?而荆楚自东渡以来,即能以其独力,捍御北虏;庾翼、桓温等,且能因乘时会,震撼北方;亦必非徒以其兵甲之
也。实业之有造于国,讵不大哉?
然荆、扬虽云殷盛,而淮南北之地,则极荒芜,此于恢复之无成,所关亦大。《齐书·徐孝嗣传》云:是时(建武)。连年虏动,军国虚乏。孝嗣表立屯田,曰:“窃见缘淮诸镇,皆取给京师,费引既殷,漕运艰涩。聚粮待敌,每若不图。利害之基,莫此为甚。臣比访之故老,及经彼宰、守。淮南旧田,极目。陂遏不修,咸成茂草。平原陆地,弥望尤多。今边备既严,戍卒增众,远资馈运,近费良畴,士多饥
,可为嗟叹。愚
使刺史、二千石,躬自履行,随地垦辟。
寻
溉之源,善商
确之异。州、郡、县戍,主帅以
,悉分番附农。今
田既晚,方事菽、麦,菽、麦二
益是北土所宜,彼人便之,不减粳稻,开创之利,宜在及时。所启允合,请即使至徐、兖、司、豫,爰及荆、雍,各当境规度,勿有所遗。别立主曹,专司其事。田
、耕
,台详所给。岁终殿最,明其刑赏。此功克举,庶有弘益。若缘边足
,则江南自丰,权其所饶,略不可计。”事御见纳。时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施行。史臣论之曰:“江左以来,不暇远策。王旅外
,未尝宿饱。四郊婴守,惧等松刍。县兵所救,经岁引日。凌风泙
,转漕艰
。倾窖民之储,尽仓敖之粟。
木
,尚
前弊,田积之要,惟在江、淮。郡国同兴,远不周急。故吴氏列戍南滨,屯农
右;魏世淮北大佃,而石横开漕,皆辅车相依,易以待敌。孝嗣此议,殆为空陈,惜矣。”可见屯田之策,于恢复之图,所关实大也。《魏书·薛虎
传》:虎
以大和四年,为彭城镇将。上表言:“在镇之兵,不减数万。资粮之绢,人十二匹。即自随
,用度无准。未及代
,不免饥寒。徐州
害且余于其利,农业安得而兴?三也。傅玄言:“先帝统百揆,分河堤为四,并本凡五谒者,以
功至大,与农事并兴,非一人所周故也。今谒者一人之力,行天
诸
,无时得遍。伏见河堤谒者车谊,不知
势。宜转为他职,更选知
者代之。分为五
,使各
其方宜。”此在当日,实为当务之急,然未闻武帝能行之。而齐献王言:“今地有余羡,而不农者众;加附业之人,复有虚假。宜严敕州郡,检诸虚诈害农之事,督实南亩。考绩黜陟,毕使严明。”傅玄言:“昔汉氏以垦田不实,征杀二千石以十数。臣愚以为宜申汉氏旧典,以警戒天
,郡县皆以死刑督之。”束晳言:“今天
千城,人多游
,废业占空,无田课之实。较计九州,数过万计。可申严此防,令监司
察。一人失课,负及郡县。”徒
以
切之政,责诸守令而已。而不知劝课之效,非徒守令所能为也,亦何益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