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景传》:恭祖秃绛衫,手刺倒敬则,直以衫代裲
矣。古之甲,自
至要,自要至胫,分而为三,以组属之,故曰三属之甲。裲
不殊上
,自肩直垂,此
衣之制,便于军旅者也,故曰可以武也。”案《北史·
休之传》:武定二年,除中书侍郎。时魏收为散骑常侍,领兼侍郎,与休之参掌诏命。齐受禅,除散骑常侍,监修起居注。顷之,坐诏书脱误,左迁骁骑将军。文宣郊天,百僚咸从,休之衣裲
甲,手持白棓。时魏收为中书令,嘲之曰:“义真服未?”休之曰:“我昔为常伯,首
蝉冕,今
骁游,
被衫甲,允文允武,何必减卿?”可见是时裲
南北皆为武人之服。《石林燕语》曰:“余见大父时,家居及燕见宾客,率多
帽而系勒帛,犹未甚服背
。帽
小冠簪。以帛作横幅约发,号额
。
室中则去帽见冠簪,或用
巾也。古者士皆有冠,帽乃冠之遗制,
巾贱者不冠之服耳。勒帛亦垂绅之意,虽施之外不为简,背
本半臂,武士服,何取于礼乎?或云:勒帛不便于搢笏,故稍用背
。然须用上襟,腋
与背
垂带。余大观闲见宰执接堂吏,押文书,犹冠帽用背
,今亦废矣。而背
又引为
袖,与半臂制亦不同。裹贱者巾,衣武士服,而习俗之久,不以为异,古礼之废,大抵类此也。”则裲
又变为文人之服矣。今之裲
,北人谓之坎肩,吴语则谓之
甲,似犹溯其原而言之。然《说文》:无袂衣谓之惰,《三国·魏志·杨阜传》:阜见明帝披缥绫半袖,则裲
之制,似又不始于武人。盖俗本有短袖或无袖之衣,武人乃放之制为衫,又因衫而制为甲耳。短袖无袖,动作最便,亦衣服变迁,趋于简便适用之一端也。
此时衣料,絮为最贵。齐大祖为建康令时,宗等冬月犹无缣纩,已见第一节。《宋书·孝义传》:朱百年,家素贫。母以冬月亡,衣并无絮,自此不衣绵帛。尝寒时就孔凯宿,衣悉裌布。饮酒醉眠,凯以卧
覆之,百年不觉也。既觉,引卧
去
。谓凯曰:“绵定奇温。”因
涕悲恸。凯亦为之伤
。《晋书·孝友传》:王延,继母卜氏,遇之无
,恒以蒲穰及败麻
与延贮衣。《梁书·良吏传》:孙谦,居
俭素。床施蘧蒢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魏书·
允传》:
宗幸允第,惟布被缊袍。
见绵之难得。《宋书·孔琳之传》:琳之建言曰:“昔事故饥荒,米谷、绵绢皆贵,其后米价登复,而绢于今一倍。绵绢既贵,蚕业者滋,勤厉兼倍,而贵犹不息。愚谓致此,良有其由。昔事故之前,军
正用铠而已,至于袍袄裲
,必俟战陈,实在库藏,永无损毁。今仪从直卫,及邀罗使命,有防卫送迎,悉用袍袄之属。非惟一府,众军皆然。绵帛易败,势不支久。又昼以御寒,夜以寝外;曾未周年,便自败裂。每丝绵新登,易折租以市。又诸府竞收,动有千万。积贵不已,实由于斯。愚谓若侍卫所须,固不可废。其余则依旧用铠。小小使命送迎之属,止宜给仗,不烦铠袄。用之既简,则其价自降。”案木绵未兴以前,
以絮纩供举国之用,其势必不能给,此绵价之所以恒贵,况又有滥用之者乎?《魏书·焉耆传》云:养蚕不以为丝,惟充絮纩。西域诸国,酷
中国之缯帛,而焉耆养蚕顾不以为丝,亦可见絮纩为用之亟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