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尝着令:小县有能,迁为大县,大县有能,迁为三辅令,(《梁书·良吏传》。已见第十二章第五节。《传》又云:何远为武康令,祖闻其能,擢为宣城大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又《南史·循吏传》:传琰,升明中自山
令迁益州刺吏。自县迁州,近世罕有。)虽设是令,行之盖寡。《梁书·萧昱传》:因求边州不遂,表解黄门侍郎职。
祖手诏答曰:“昔汉光武兄
章、兴二人,并有名宗室。就
习吏事,不过章为平
令,兴为缑氏宰。政事有能,乃迁郡守。”(昱
祖从父弟。)其言善矣。然诸
弟,皆为大州,则亦徒能言之而已。北朝此弊,尤甚于南。《魏书·辛雄传》:上疏言:“郡县选举,由来共轻,贵游俊才,莫肯居此,宜改其弊,以定官方。请上等郡县为第一清,中等为第二清,
等为第三清。”而《北齐书·元文遥传》言:齐因魏朝,宰县多用厮滥。至于士
,耻居百里。文遥以县令为字人之切,遂请革选。于是密令搜扬贵游
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叡宣旨唱名,厚加
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则其弊实至齐世,始克一革。然其末
,粥爵卖官,郡县之
,更为前世所未有。(见第十四章第四节。《颜氏家训·省事篇》曰:“齐之季世,多以财货,托附外家,喧动女谒,拜为守宰。印组光华,车骑辉赫,荣兼九族,联贵一时。而为执政所患,随而司察,既以得利,必以利治。纵得免死,莫不破家。然后噬脐,亦复何及?”则此曹虽以诡遇,旋亦受祸。然朝政浊
既甚,此亦不足以遏之也。)周大祖任苏绰,为六条诏书,牧守令
,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见第十四章第五节。)又盛选贤良,授以守令;(见《周书·乐逊传》。)可谓得为治之要。然周世功臣多为刺史,未免暗于政务,亦仍是
世之余习也。(《周书·令狐整传》:晋公护谓整曰:“以公勋望,应得本州。但朝廷藉公委任,无容远
。然公门之
,须有衣锦之荣。”乃以其弟休为敦煌郡守。《隋书·柳彧传》:迁治书侍御史。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伏见诏书,以上
国和平
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
。古人有云:耕当问
,织当问婢。平
弓
武用,是其所
,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上善之,平
竟免。则虽勤民如隋文,犹未能遽革其弊也。)
郡县之不能善其政,与任期久暂,关系殊大。《晋书·王戎传》:迁尚书左仆,领吏
。戎始为《甲午制》,凡选举皆先治百姓,然后授用。而司隶校尉傅咸奏戎曰:“《书》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今
外群臣,在职未期,而戎奏还。既未定其优劣,且送故迎新,相望
路,巧诈由生,伤农害政。戎不仰依尧舜典谟,而驱动浮华,亏败风俗,非徒无益,乃有大损。”盖奔竞之俗,必不容有久
之官也。《南史·谢庄传》:庄于孝建时表陈求贤之义,谓政平讼理,莫先亲人,亲人之要,是归守宰,莅人之职,官遵六年之限。《传》言初文帝世限三十而仕,郡县六周乃迁代,刺史或十年余。至是皆易之,仕者不拘
少,莅人以三周为限。宋之善政,于是乎衰。然齐武帝永明元年诏言:“宋德将季,风轨陵迟。列宰庶
,弥失其序。迁谢遄速,公私凋弊。莅民之职,一以小满为限。”(《良政传》:永明郡县居职,以三周为小满。)则其未造,并三周之制而亦不能守矣。明帝建武三年,正月,诏申明守
六周之制。其法后亦破坏,见第十章第四节。魏守令以六年为限,(见《魏书·房法寿传》。)考课亦以六载为程。(见《魏书·萧宝夤传》。)
祖延兴二年,十二月,诏曰:“顷者已来,官以劳升,未久而代。牧守无恤民之心,竞为聚敛。送故迎新,相属于路。非所以固民志,隆治
也。自今牧守温仁清俭,克己奉公者,可久于其任。岁积有成,迁位一级。其有贪残非
,侵削黎庶者,虽在官甫尔,必加黜罚。著之于令,永为彝准。”可见定法,亦徒空文也。
海宇分崩之际,用人者多特注意于抚绥,此虽不过为招徕新附,倾动敌人之计,然使僻陋之区,亦得有人与闻政事,则匪徒为治,抑亦敷化之良谟矣。《晋书·儒林传》:文立,(郡临江人。蜀时游大学,师事谯周。仕至尚书。)
为大
中庶
。表请诸葛亮、蒋琬、费袆等
孙,
徙中畿,宜见叙用。一以
蜀之心,其次倾吴人之望。事皆施行。并以立为散骑常侍。及吴平,刘颂
得壮王以镇抚之,使之随才授任,求富贵者取之国
,已见第三章第九节。然《贺循传》:循以无援于朝,久不
叙。陆机上疏荐之,有云:“台郎所以使州州有人,非以均分显路,诚以庶士殊风,四方异俗,雍隔之害,远国益甚。荆、扬二州,
各数十万。今扬州无郎,而荆州江南,乃无一人为京城职者。诚非圣朝待四方之本心。”《陶侃传》:侃察孝廉。至洛
,数诣张华,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后与语,乃异之。除郎中。伏波将军孙秀,以三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观此,知殊方人士,其受岐视尚颇甚。然此特仕途党援奔竞之私,朝廷立法,固未尝如此。且如元帝,渡江而东,亦卒不得不用王导之策,抚用其人也。明帝大宁三年,八月,诏曰:“吴时将相名贤之胄,有能纂修家训;又忠孝仁义,务己守真,不闻于时者;州郡中正,亟以名闻,勿有所遗。”其汲引之,固犹未尝敢怠矣。梁武帝天监五年,正月,诏曰:“在昔周、汉,取士方国。顷代凋讹,幽仄罕被。人地孤绝,用隔听览。士
沦胥,因兹靡劝。凡诸郡国旧族,
无在朝位者,选官搜括,使郡有一人。”此盖所以使登庸遍逮于僻陋之区。七年,二月,诏于州郡县置州望、郡宗、乡豪各一人,专掌搜荐,其意亦犹是也。邢峦之寇
西也,言其民望,族落虽在山居,而多有豪右,文学笺启,往往可观。去州既远,不能仕
,是以郁怏,多生动静。
立州以镇抚之。事见第十一章第四节。是则不徒天朝,即州郡,亦宜明扬侧陋,以舒其意气矣。抑僻陋如
西,山居族落,犹有
于文学者,又足见文教之久已覃敷,登庸之不可不急也。韩麒麟以孝文时为齐州刺史,以新附之人,未阶台宦,州郡局任又少,请守宰有阙,推用豪望,并增置吏员。李彪上封事,亦请擢河表七州门才,引令赴阙,依中州官比,随能序之,以怀江、汉,倾敌人,抚新附。可见疆埸之间,一彼一此,皆不得不以招怀为务矣。惟劳人武夫,不知政术者,用为
吏,亦不免诒害于民,(元嘉时淮西有此
形,
沙王
怜曾言之,见《宋书》本传。)则又不可不慎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