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会京师耆老,赐锦采、衣服、几杖、稻米、、面,复家人不徭役。此则所以优老也。(三
之制,民年八十已上,听一
不从役,见第十九章第三节。)《前废帝纪》:僭位后诏:百杂之
,贷赐民名,官任仍旧。此则
惠而实不至矣。
凡士姓皆蠲役,已见第十七章第三节,第十八章第一节。《晋书·石季龙载记》:镇远王擢,表雍、秦二州望族,自东徙已来,遂在戍役之例。既衣冠华胄,宜蒙优免。从之。自是皇甫、胡、梁、韦、杜、、辛等十有七姓,蠲其兵贯。《苻
载记》:复魏、晋士籍,使役有常。则虽五胡,亦能守兹成法也。宋孝武帝坏诸郡士族,以充将吏。并不服役,至悉逃亡。加以严制不能禁。乃改用军法,得便斩之。莫不奔窜山湖,聚为盗贼。(《宋书·沈怀文传》。)梁鄱
王恢之
泰,为谯州刺史。遍发人丁,使担要舆、扇、伞等
,不限士庶。耻为之者,重加杖责。多输财者,即放免之。人皆思
。及侯景至,人无战心,乃先覆败。(《南史》本传。)其为祸之烈如此。隶属于人者亦无役,如佃客、衣
客是也。(见第十八章第四节。)张方决千金堨,
碓皆涸,乃发王公
婢手舂给兵廪。(详见第三章第三节。)时又发
助兵。成帝咸和六年,正月,以运漕不继,发王公已
千余丁,各运米六斛。穆帝升平三年,三月,诏以比年
军,粮运不继,王公已
,十三
借一人一年助运。此皆罕有之事。《刁协传》言:“以
为兵,取将吏客使转运,皆协所建也,众庶怨望之。”可见积习之不易破矣。(参看第十八章第四节。)《南史·齐东昏侯纪》言:诸郡役人,多依人士为附隶,谓之属名,(见第十章第六节。)亦有所不得已也。
家及疾病者,于法亦免,故范宁言人或残形翦发,要求复除,《东昏侯纪》亦谓东境役苦,百姓多注籍诈病焉。
赋与役,皆当视赀产之厚薄,以为重轻。(苏绰《六条诏书》曰:“租税之时,虽有大式,至于斟酌贫富,差次先后,皆事起于正,而系之于守令。若斟酌得所,则政和而民悦,若检理无方,则吏
而民怨。又差发徭役,多不存意。致令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
者或轻使而近防。守令用怀如此,不存恤民之心,皆王政之罪人也。”)故平定
力之事,由之而起。《晋书·刘超传》:超补句容令。常年赋税,主者常自四
,诘评百姓家赀。至超,但作大函,村别付之,使各自书家产投函中,讫送还县。百姓依实投上,课输所
,有余常年。此即宋世之手实法也。《魏书·世祖纪》:延和三年,二月,诏令州、郡、县隐括贫富,以为三级。其富者租赋如常,中者复二年,
穷者复三年。大延元年,十二月,诏“州、郡、县不得妄遣吏卒,烦扰民庶。若有发调,县宰集乡邑三老,计赀定课。裒多益寡,九品混通,不得纵富督贫,避
侵弱。”盖始分为三级,继又曲分为九。《隋书·
货志》言:齐文襄始立九等之
,富者税其钱,贫者役其力。实则九等定
,乃魏世之成法,文襄所创者,或税役之别耳。赀与力之相贸,盖事势不得不然。齐永元后,远郡之役,悉令上米准行,已见第十章第六节。史以是为东昏秕政,然《宋书·顺帝纪》:升明三年,正月,齐王表诸负官
质役者悉原除,所谓质役,盖负
不能偿,而
力以为代,事与上米准行相反,理则一也。顾宪之言:山
有赀者,多是士人复除。(参看第十九章第一节。)此等人本未必能
力。税其钱,实开明世别银差于力差之先声,亦得宋王安石令无役者
助役钱之意。《宋书·周朗传》:朗言:“取税之法,宜计人为输,不应以赀,云何使富者不尽,贫者不蠲?”盖病
等平定之不实。朗又云:“桑
一尺,围以为价,田
一亩,度以为钱,屋不得瓦,皆责赀实,民以此树不敢
,土畏妄垦,栋焚榱
,不敢加泥。”齐竟陵王
良言:“三吴守宰,务在裒克,围桑品屋,以准资课。致令斩树发瓦,以充重赋。破民财产,要利一时。”其弊,亦与后世无异矣。
调法行之后,本已无所谓丁税。然《齐书·豫章王嶷传》:言其为荆、湘时,以谷过贱,听民以米当
钱;《王敬则传》载竟陵王
良启云:“建元初狡虏游魂,军用殷广,浙东五郡,丁税一千”;《梁书·良吏传》云:
祖元年,始去人赀,计丁为布;(《陈书·宣帝纪》:大建九年,五月,原五年讫七年逋赀绢,盖亦计赀为绢。)一似又有丁税者;盖亦或以之代役,或
临时调敛,后遂相沿不废也。
地方公共之事,人民往往能自立法而自治之,然亦往往为官府所破坏,会稽士庶,皆保塘役,而王敬则悉评敛为钱送台;东昏侯扬、南徐二州,桥、桁、塘、埭丁,计功为直,敛取见钱;(皆见第十九章第一节。)其事矣。《晋书·刘颂传》:除淮南相。旧修芍陂,年用数万人。豪
兼并,孤贫失业。颂使大小戮力,计功受分,百姓歌其平。此等良吏,盖不可多得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