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二开府,凡为二十四员,分团统领,是为二十四军。每一团仪同二人。自相督率,不编贯。都十二大将军。十五日上,则门栏陛戟,警昼巡夜。十五日
,则教旗习战。无他赋役。每兵惟办弓刀一
,月简阅之。甲槊戈弩,并资官给。案魏世军人,多并家属屯聚一
,称之为府。(六镇之兵,即见称为府
,见第十二章第三节。《魏书·杨椿传》言:自大祖平中山,多置军府,以相统摄。《北史·唐邕传》:邕奏河
、晋州,与周连境,请于河
、怀州、永桥、义宁、乌籍,各徙六州军人,并家立军府安置,以备机急之用。《周书·武帝纪》:天和元年,七月,筑武功、郿、斜谷、武都、留谷、津坑诸城,以置军人。五年,三月,初令宿卫官住关外者,将家累
京,不乐者解宿卫。建德六年,十二月,行幸并州官,移并州军人四万
于关中,皆足见当时军人,多并家屯聚一
也。)其军人,有专务教练者,亦有兼事耕屯者。(《北齐书·唐邕传》:邕以军民教习田猎,依令十二月月别三围,人
疲敝,奏请每月两围。世祖从之。此军民与后来军人二字同义,谓有兵籍属军府之人,非兼兵与寻常人民言之也。唐避大宗讳,改民为人,后遂相沿,而军人军民,其意各异矣。田猎月别三围,自无暇更及农事。然亦有兼事耕屯者。薛虎
以州镇戍兵资绢,市
令耕,已见第二十章第一节。《世宗纪》:正始元年,九月,诏缘淮南北,所在镇戍,皆令及秋播麦,
粟稻。《源贺传》:诏都督三
诸军,屯于漠南,以备北寇,至
仲乃班师。贺以劳役京都,又非御边
计。请募诸州镇武健者三百人,复其徭赋,厚加振恤。分为三
。二镇之间筑城,城置万人,给
弩十二床,武卫三百乘。弩一床给
六
,武卫一乘给
二
。多造
枪及诸
械。使武略大将二人镇抚之。冬则讲武,
则
植。史言事寝不报,然观第十二章第三节所引《源怀传》,则北边镇戍,固未尝不事
植也。)魏世禁旅,以半月上番,半月教习,自无暇更事
植。然自周武帝以军士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见第十七章第三节。)《隋志》言“是后夏人半为兵矣”,而其制一变矣。(《新唐书·兵志》云:“礼之谓之侍官,言侍卫天
也。”盖更其名以歆动夏人也。)宇文泰所立府兵之制,《通鉴》系梁简文帝大宝元年,云:泰始籍民之才力者为府兵。
租、庸、调一切蠲之。以农隙讲阅战陈。
畜、粮糒,六家供之。合为百府。每府一郎将主之。分为二十四军。《文献通考·兵考》则云:周大祖辅西魏时,用苏绰言,始放周典置六军。籍六等之民。择魁健才力之士,以为之首。尽蠲租、调,而刺史以农隙教之。合为百府。又云:凡
国六员,众不满五万人。二书之说,盖同本于唐李
之《邺侯家传》。农隙教练,与《北史》半月上番、半月教习之说不符。盖误以后来之制为初制。(近人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兵制》。)然云众不满五万,则似系初创时事。其时西方贫困,必无力能养多兵。周武募夏人为侍官,盖正以如是则可徒蠲其租调,而不必别
兵费也。斯固
力所限,然其时异族之民,必更同化于汉族,
募以为兵,亦不可多得矣。此诚世局之一大转捩也。
曲之兵,北朝亦有。尒朱荣死,魏庄帝引见
昂,劳勉之。昂请还本乡,招集
曲,其后韩陵之役,昂自领乡人
曲三千人。其弟季式,亦自领
曲千余人,
八百匹,戈甲
杖皆备。昂兄慎,迁光州刺史,亦听以本乡
曲数千人自随。封隆之
绘,
祖崩,世宗以为渤海大守,亦听收集
曲一千人。此皆扰攘之际,听以腹心自卫也:清河王岳,与
祖经纶天
,家有私兵,并畜戎
,世宗未及文宣之世,频请纳之,皆未见许。及葬毕,乃纳焉。然岳之死实非良死也。斛律光之死也,何洪珍赞其家藏弩甲,
僮千数,则私甲究非善制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