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4. 第1779章 祥兴纪年(大结局)

第1779章 祥兴纪年(大结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调整后大宋保有禁军三十万、州军十万,边军二十万,共有兵力达六十万。而后对诸军将行调整,江钲致仕,韩振接任枢密副使,一禁军老将回京枢密院任职,一大批青壮将领晋升各主将。

九月初一,行营迁大都城,赵昺在大明举行大朝会,召见文武众臣,同时旨嘉奖有功,犒赏三军,大宴三天。但他并没有久留大都,半月后任命江璆为河北、河南和山东制置使,兼领燕京府事。

同年,赵昺诏加海贸,巩固旧有西洋航线外,利用新开辟环球航线,打、北市场。同时在南北皇田试的玉米、生、番薯等新品

祥兴二十一年,赵昺任命降臣方臣右为丽招讨使,、步军三万前往丽。李氏不敢战请降,愿为大宋属国,降爵为王。赵昺赐其为丽王

与此同时,开始布置撤军,第一军和炮一师驻留大都,戍守山南、山北诸州;第二军开赴真定镇守;第三军开赴安镇守;第四军前往山东;第五军前往山西;第八军仍回襄樊;第十二军和十三军搭乘海船返回驻地。

赵昺旨先将损毁的城垣和城门修复,疏通城中的路,允许逃城的百姓回城重新择地安居。被俘的蒙元官吏经筛查后可以留用,以便弥补官员短缺的况;蒙古人除商人和工匠外禁止回城,民迁往山东和两淮地区分散安置,被俘兵将和官员暂编为伍充作役军,后续再安置。

五日后,脱奏报陵墓已经建成,请旨移灵。其陵选在城外一皇苑,彷汉人陵墓修建,但仓促间建成十分简陋,规模甚小,占地不过五亩,封土只有两丈,因为南朝没有赐庙号和谥号,陵前墓碑上只能以汉蒙文题写‘元末帝之陵’。赵昺开恩,允其在陵区建寺供奉祭祀,为其守陵。

十日后,江璆奏报,城中基本清理完毕,此战城中军民伤亡甚重,搬运城尸达三十万。北城战斗最为激烈,毁损房屋上万间,路、商铺几乎无一得存。皇城经历阿难答的荼毒和战火波及,房屋被毁上千间,但商业区大得以留存。城中由于没有爆发激烈战斗,除皇后翰儿朵皆被烧毁,周边的殿舍受到波及外,大分殿宇得以完整保全。

将开战后编成的十数个保安旅改编为边防军分赴宣德、开平、宁德等沿边重镇戍守。第一军留驻直沽,保卫海防和海运通路。陆战队各自规建,工程师则负责在沿边修建戍堡,利用枯季修通大运河至大都城的运河。布置完毕,行驾乘舟沿运河南还都,至此第二次北伐胜利结束……

不过破城后所获亦是甚丰,仅粮就得到百万石之多,从旧朝勋贵手中收缴金达三十万两之,银两千余万两,珠宝皿无算,可见蒙元官员贪腐之盛。而中也尚存有大量宝,其中不乏女真当年掠夺汴京皇,蒙元抢临安皇中的旧,这让赵昺不由叹世事人啊!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祥兴十九年,在赵昺主持行行政区域改革,大宋全境共重新规划为二十个省,一百余府、千余州(县),形成中央、省、府、州(县)四级行政理机构。

此战后,城中的蒙古人和目人锐减,由八十余万人到不足三万,而大都城也由百万人减少至不足十五万。这样虽然残酷,但是也是为了日后的需要,要将不稳定因素消除。

渐渐澹去。也不知是老天在为一个王朝的覆灭哀鸣,还是在迎接一个新朝的复兴。

祥兴二十年,赵昺着令兵制定军事要地图谱,对禁军和州军行整编,扩充骑军,加边防军力。经多番研讨后,保留八个军的禁军,炮军扩编为五个师,骑军十个师,军保留大小舰船千艘,远征军得以继续保留作为战略支援军。地州军缩编为旅,编余兵力加到边防军。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