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所征,悉系著籍之
,故所最虑者为漏籍。宋武帝至江陵,
书曰:“江、荆二州,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
为正。”则税役有与
籍不符者。然如是者究少。《魏书·
货志
书·武帝纪》:永初元年,七月,诏:“台府所须,皆别遣主帅,与民和市,实时裨直,不复责租民求办。”《齐书·武帝纪》:永明五年,九月,诏曰:“自德将谢,丧
弥多,师旅岁兴,饥馑代有。军国
用,动资四表。不因厥产,咸用九赋。虽有
贸之名,而无
私之实。民咨涂炭,职此之由。京师及四方,
钱亿万,粜米、谷、丝、绵之属,其和价以优黔首。远
尝市杂
,非土俗所产者,皆悉停之。必是岁赋攸宜,都邑所乏,可见直和市,勿使逋刻。”皆
变赋敛为市取者也。《豫章王嶷传》:其为荆州,禁二千石官
,不得与人为市,盖有借官市为名,行私市之实者。北朝亦有折征之制。《魏书·前废帝纪》:僭位后诏天
调绢,四百一匹,此折绢为钱也。《韩麒麟传》:在齐州,
减绢布,增益谷租,见第二十一章第三节,此亦犹折帛为谷也。《
货志》云:正光后四方多事,加以
旱,国用不足,预折天
六年租调而征之,其厉民,盖不徒在豫征而已。)然其实并不能然。《宋书·武帝纪》:义熙八年,十一月,公至江陵,
书“台调癸卯梓材,庚
,可悉停省”,即所谓杂调也。《魏书·
货志》曰:显祖即位,亲行俭素,率先公卿,思所以振益黎庶。先是大安中,
宗以常赋之外,杂调十五,颇为烦重,将与除之。尚书
法仁曰:“此是军国资用,今顿罢之,臣愚以为不可。”帝曰:“使地利无穷,民力不竭,百姓有余,吾孰与不足?”遂免之。未几,复调如前。(《
宗纪》:兴安二年,正月,诏与民杂调十五,盖至大安中复免其十五也。然《纪》不载其事,大安四年五月壬戌诏,亦仅言“比年以来,杂调减省”而已。盖其免之甚暂,故《纪》漏书。《北史·魏诸宗室传》,以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之言,
于常山王遵之
素,亦与《志》异。)至是乃终罢焉。于是赋敛稍轻,民复赡矣。(《显祖纪》:和平六年,六月,诏诸有杂调,一以与民。)此朝廷所取于民。(《世祖纪》;真君四年,六月,诏:“复民赀赋三年。其田租岁输如常。”赀赋盖谓
其赀产多少为赋,亦杂调也。)《任城王澄传》:转定州刺史。初民中每有横调,百姓烦苦。澄多所省减,民以忻赖。此地方之所取也。赋税所取非一,故如有蠲免,亦随时而各不同。(当时赋税减免,史所言者,名目不一。有曰
课者,《晋书·武帝纪》:大康五年,减天
课三分之一是也。有曰
调绵绢者,《晋书·惠帝纪》:永平元年,五月,除天
调绵绢是也。有曰
调田租者,《惠帝纪》:永兴元年,十二月,诏
调田租,三分减一是也。有曰租税者,《宋书·孝武帝纪》:元嘉三十年,五月,曲赦京邑二百里
,并蠲今年租税;大明五年,二月,伐蛮之家,蠲租税之半是也。有曰税调者,《宋书·文帝纪》:元嘉二十八年,二月,诏凡遭寇贼郡县,
寓江淮者,并听即属,并蠲复税调;《顺帝纪》:升明元年,雝州大
,八月,遣使振恤,蠲除税调是也。有但言调者,《宋书·后废帝纪》:元徽四年,平建平王景素之
,原京邑二县元年以前逋调;《顺帝纪》:升明元年八月,原除元年以前逋调是也。有曰众调者,《宋书·明帝纪》:泰始二年,十一月,制使东土经荒
散,并各还本,蠲众调二年是也。有曰田租者,《宋书·文帝纪》:元嘉二十四年,正月,蠲建康、秣陵二县田租之半;二十六年,车驾陆
幸丹徒,行所经蠲田租之半:《孝武帝纪》:大明七年,十二月,行幸历
,蠲郡租十年;《前废帝纪》:永光元年二月,《明帝纪》:泰始四年四月,皆减郡县田租之半;《梁书·侯景传》:景既据寿
,属城居民,悉召募为将士,辄停责市估及田租是也。减免租布之事最多。有以灾荒免者,《晋书·孝武帝纪》:宁康二年,四月,皇大后诏:三吴、义兴、晋陵及会稽遭
之县,尤甚者全除一年租布,其次听除半年;《宋书·孝武帝纪》:元嘉三十年,闰月,蠲寻
、西
租布三年是也。有以
亡免者,《宋书·武帝纪》:永初元年,八月,开亡叛,赦限
首
,蠲租布二年是也。有以京邑或兴王之地免者,是月,诏彭城桑梓本乡,优复之制,宜同丰、沛,沛郡,
邳,可复租布三十年;《文帝纪》:元嘉四年,二月,行幸丹徒,三月,诏丹徒桑梓绸缪,大业攸始,其蠲今年租布;二十六年,二月,幸丹徒,三月,复丹徒侨旧今岁租布之半是也。有以行幸免者,《孝武帝纪》:大明七年,二月,大赦天
,行幸所经,无
今岁租布是也。有以行义免者,《宋书·孝义传》:贾恩、潘综、王彭,皆蠲租布三世是也。《刘
产传》:弟
锡,为
西、梓潼二郡大守。元嘉十八年,为氐寇所攻,募吏民守城,复租布二十年。及贼退,朝议贼虽攻城,一战便走,听依本要,于事为优。右卫将军沈演之等谓宜随功劳裁量,不可全用本誓,多者不得过十年。从之。案《齐书·
帝纪》:建元四年,正月,诏:“建元以来战赏,蠲租布二十年,杂役十年。其不得收尸,主军保押,亦同此例。”则似蠲租布二十年,军中故有此例,
锡特援用大优耳。)
杂而外,粟帛似应皆取诸租调之中,然亦有别立名目多取之者。《晋书·成帝纪》:咸康二年,二月,算军用税米,空县五十余万石,尚书谢褒以
免官。此尚可云即在常赋之中,特度支别立一目。《陈书·世祖纪》:天嘉元年,三月,诏今岁军粮,通减三分之一。《宣帝纪》:大建三年,三月,大赦天
。自大康元年讫大建元年逋余军粮、禄秩、夏调未
者悉原之。则其取诸民,亦别列一目矣。《魏书·
祖纪》:延兴三年,十月,大上皇帝亲将南讨,诏州郡之民,十丁取一,以充行
,收租五十石,以备军粮,亦临时增取于民者也。(《韩麒麟传》:慕容白曜表麒麟与房法寿对为冀州刺史。白曜攻东
,麒麟上义租六十万斛。《周书·王罴传》,罴镇华州。时关中大饥,征税民间谷
,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棰。以是人有逃散。惟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亦皆增取于民,以供军
者也。)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